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坛(ISC 2015)
作者: 日期:2015年10月01日 阅:1,779

承接亚历山大和周总的主会演讲,09.29下午各大分论坛也相继开始。此次小编着重关注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坛。

640.webp (15)

ISC 2015这次的基调很明显,一个是作为产品和之后的趋势推出的威胁情报中心和天眼,紧扣“红衣教主”的“看得见”的安全;一个便是恰逢习大大对美进行国事访问,西雅图的不眠夜,让IT圈的同僚们兴奋不已,福利暂且不说,中美在网络安全的战略的布局和调整,也因为这次前美国国安局局长凯思·亚历山在(Keith Alexander)的开篇演讲,获得了会场近乎所有人关注和重视。

此次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论坛,也是紧扣中美这一网络大国和网络强国的微妙关系,定位“博弈谋共赢 竞合求共治”这一大主题而展开。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以“秩序”为核心关键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中美秩序之争与网络治理》主题演讲:

“网络是中美秩序之争中的一部分。网络秩序的建立尤其困难,它过去是没有秩序的,所以现在要建立秩序非常困难。”

黄院长介绍了之前中美在“盟国体系”、“亚洲秩序”、“海权主导”、“货币体系”、“全球公域”、“治理规则”和“价值观”等七个方面的争论点,借此引出“网络秩序”之争及其重要地位。

网络治理是全球的秩序之争中的枢纽、制高点,是所有信息的总成,也是军事博弈的中心,社会情绪的晴雨表,跨国信息的总根源。也是现在最尖锐的问题。

之后登场的是以《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中的“跨境数据流”构建》为题目的吕本富教授。

吕教授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数据即原油。

“在数据世界中,大量利润是通过人工生成的信息得到的。人们的浏览习惯、聊天记录、移动轨迹,以及地点等数据,都可以经过处理分析而被商业化。”

而在互联网上的庞大数据流量中,“跨境数据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除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外的第四流,它应该被很好地管理和利用,而数据所有者所面临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也日趋严重。”

对跨境数据流的争论,与多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各国数据制度和法律的不同等因素有关,也是现在仍是处在激烈争论中的原因。

当然,有争论自然有对话。有人认为可以将WTO的框架进行延伸,也有人提出了“数据安全港”和“数据自由港”的概念,当然,问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也留下了我们探讨的余地。

有了问题,自然就有相关法律的出台,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于近两年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和还处在草案阶段的《网络安全法》,来自天津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在之后的《国安法与网安法对我国网络空间战略制定的意义和影响》给大家做了相关解读。

之后便是小编最为关注的,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沈逸副教授的《全球网络空间博弈新常态下的应对策略》,一场“精彩且外交意味浓厚”的演讲分享。

这次刚刚从西雅图赶回来的沈逸副教授,从国家外交博弈的角度,通过多个案例,来分析借此次习大大访美,中美网络空间博弈的“新常态”。

首先是非常受关注的“IANA监管权限的转让”事件。

“这个方案引发关注的原因是IANA涉及到全国网络空间最具象征意义的资源就是根服务器、根配置文件和全球网络空间顶级域名注册管理机制等程序性的事务和实体性事务。”

之后是“监管和窃密”。

这里的关键词,除了爱德华·斯诺登至今揭秘的所有计划,以及诸如德国总统默克尔等一系列美国盟国首脑被美国情报机构监听事件外,再没有其它。这里不得不让小编感叹,美国对此类行为通过“双重标准”自圆其说的本领真是很有一套。

“美国的标准分为网络空间的国家情报搜集行为和网络空间的商业窃密行为两种。美国说第一种行为可以做,第二种行为不可以做。美国只做第一种行为,中国只做第二种行为。于是,美国是好的,中国是坏的。”

这也体现出了如果中国不站出来,提出在网络空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那么所有人都将以美国的标准去进行判断。这便是“规则”的力量,也是为什么“提出中国自己的一套规范”是中美网络空间博弈核心的原因。

除此以外,沈逸教授还提到了此次中方互联网大佬们“跟随”习大大访美的成果清单。

此次访美是在奥巴马4月份签署对中国开展网络战和制裁行政命令的大背景下的。“按照美方估计,我们的总书记将非常被动的像小学生被老师批评一样灰头土脸被一路骂过去。结果就是中国在华盛顿毫无还手之力地接受为美国为中国人准备的四个条件。”

正是他们,给中方开辟了此次“访美”的第二战场,也就是西雅图的互联网峰会,数字经济合作。这正是中国软实力的象征。

640.webp (16)

“前两天有一个著名的合影照片,习总站在中间,旁边是中国和美国的公司CEO,这些公司加在一起,市值2万5千亿美元。”

什么是软实力?这个照片就是软实力。习总往那儿一站,一群美国人就被他吸引过来。他们希望得到中国的市场。他们希望得到中国市场的前提是什么?中国和美国不可以打网络战。

沈逸还重点谈了对全球网络空间核心资源的争夺。

我们很少注意“根服务器”、“海底光缆”等这些互联网的骨干基础设施,而这正是支撑现在互联网空间的物理存在。

“网络空间是什么?大家需要树立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所讲的网络空间是由一系列基于物理空间的基础设施支撑起来的,最关键的包括交换节点、主数据链路和服务器。经常被忽视的就是主数据链路。全球网络空间的海底光缆系统是以美国为核心节点连接的。只要有一台数据接收装置,全球网络空间的数据都可以接收。”

当然,此次访美中美双方也就互联网达成了一些可观的成果。

一是投资审查,跟互联网间接相关。二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至少从字面上,中美双方在成果清单当中达成了共识,网络安全不应该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并设定了双档的对话机制,且规定详细。三是中美双方愿意对对方合作的反馈信息和协助的时效性和质量进行评估,也就是说至少在字面上,中美双方表现出了积极进行合作,避免因为网络恶意行为领域产生的误解而影响双方的战略互信。

“要把摩擦点建设成为合作点,要把网络关系建设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新亮点。”

这是习大大在《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中说到的一句话。这对于所有的产业政策制定者以及战略研究者来说都将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同时,也提出了艰巨的要求,有待中美双方共同完成。”

安全牛评

中美的网络冲突,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无论是互相争斗的代价,还是由此带来的对市场的影响,亦或是政治诉求,都要求世界各国的网络空间战略从单极转向多级,从称霸转为合作共赢。对于中美双方来说既是趋势,也是挑战。

 

关键词:

申明:本文系厂商投稿收录,所涉观点不代表安全牛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