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头十大重量级收购败笔
作者: 日期:2016年05月08日 阅:3,702

科技公司并购失败的案例有很多,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价格,其他一些问题则包括傲慢的管理和奴性的商业风格,还有两家文化不同的企业无法融合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令重量级并购变成了累赘。

1. Ascend Communications(朗讯,1999年,205亿美元)

640.webp (24)

朗讯205亿美元收购Ascend事件几乎已经被世人遗忘,但一直是最不合时宜的收购案典型案例之一。网络曾是90年代的热门话题,但到了1999年就已商品化了。Ascend在网络泡沫破碎前夕被收购并没有什么帮助,内部人士稍后透露称,古板的朗讯(通信)和傲气的Ascend(局域网联网)之间的激烈文化冲突是并购失败症结。寓意:商业零售疗法是个愚蠢的馊主意。

2. Veritas(赛门铁克,2005年,135亿美元)

640.webp (25)

安全公司收购备份公司,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个该点赞的主意,但事情发展到后来却走偏了。135亿美元的价格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确实太高了,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间的融合。在2015年,随着云服务大幅挤占市场,赛门铁克同意将Veritas以74亿美元跳楼价出售给投资者。
3. 诺基亚(微软,2013,79亿美元)

640.webp (26)

过去20年间,微软收购过很多家公司,但是其离任CEO史蒂夫·鲍尔默为赶上移动发展而花在诺基亚移动事业部上的79亿美元,却成为了2011年收购Skype的最大障碍。两年内,随着公司承认账面价值减值,进军手机市场的决策看起来真是傻到家了。曾经辉煌的企业人去楼空,公司员工数量锐减。

4. Fore Systems(通用电气,1999年,45亿)

640.webp (27)

英国科技公司GEC(前身马可尼公司)以虚高的45亿美元收购匹兹堡的 Fore Systems 公司,这一收购案至今仍是英国科技企业历史上最伤痛的事件。价格简直高到愚蠢,而Fore的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也被证明是条死路。随着股票市场暴跌,GEC也濒临崩溃,1年之内从12.50英镑每股直降到数便士的价值。

5. 摩托罗拉(谷歌,2011,125亿美元)

640.webp (28)

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明显是为了它的专利而不是其智能手机制造业务,但仅在18个月后即以30亿美元贱卖给联想的举动还是令世人震惊了一把。谷歌截下了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专利,但减值幅度还是令分析家们困惑。或许,超级聪明的谷歌仅仅是像之前的其他大公司一样,容易在收购上犯狂妄自大的错误吧。

6. Network solutions(威瑞森,2000,210亿美元)

640.webp (29)

210亿美元收购互联网登记公司 Network Solutions,表现出了网络泡沫经济时代充斥可笑估值和虚假票面货币的典型特征。仅仅撑了3年,这看起来有利可图的互联网并购就缩水到了可怜的1亿美元,而当被出售给一家私人股本公司时,股票甚至跌到了可悲的15%。随后,失宠的Network Solutions再被转手,并从此一蹶不振。

7. 康柏电脑(惠普,2002,242亿美元)

640.webp (30)

康柏制造英特尔PC和服务器,惠普也是。那到底哪儿出了错呢?协作增效的前景如此之好,以致惠普决意拿出242亿美元——即使在估值普遍偏高的21世纪之初也是不少的数额了。但最终,数千人被裁员,价值缩水,人们试图回忆起曾经的点位。惠普的一些人依然认为收购是值得的,但是卡莉·菲奥莉娜作为CEO的声誉遭到了重击。随后的EDS收购案更是雪上加霜。

8. Autonomy(惠普,2011,117亿美元)

640.webp (31)

英国科技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收购案,惠普2011年对剑桥初创公司Autonomy的收购巩固了其创始人迈克·林奇的名声。争议在于高的离谱的价格,117亿美元——公司确实有吸引力,但肯定不值那么多钱。惠普最终将其价值定了在羞辱性的55亿美元,又给共和党政治候选人卡莉·菲奥莉娜拉了仇恨。

9. SDL(捷迪讯,2000,410亿美元)

640.webp (32)

自1999年草创,捷迪讯这家新公司一年之后就就用其飞升的股价站稳了通信设备巨头的地位。巨头之后干什么?收购!150亿美元买下E-Tek Dynamics,以及两人难以置信地410亿美元砸向竞争对手DSL。当然,这些钱全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纸币,2001年科技颓势来临后就没逃过减值的命运。2015年,JDS被分拆成2个公司,Viavi和Lumentum。

10. 易安信(戴尔,2015,670亿美元)

640.webp (33)

戴尔670亿美元收购存储和服务公司易安信的案子还在裁判中,但贪婪者们从一开始就在周旋。计算的基础是存储,但对易安信来说,情况还是这样吗?随着云服务入驻,一系列创新公司对它造成了冲击。最大的疑问在于戴尔+易安信的规模,老生常谈的规模问题。

 

关键词:

申明:本文系厂商投稿收录,所涉观点不代表安全牛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