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载 | 零日漏洞:震网病毒全揭秘(38)
作者: 日期:2015年11月04日 阅:3,879

640.webp

伊朗核进程不断加速,以色列人心急如焚,一心想把伊朗揍一顿。小布什反复权衡利弊,不同意以色列空袭。这可难办了。就在这时,美国国防部和NSA给他献上了一个酝酿多年的锦囊,内藏妙计可安天下……

第十一章 策划锦囊妙计

2010年震网被揭露之后,美国白宫意识到“麻烦来了”。但2008年5月,震网机密项目团队上下弥漫着乐观的气氛,因为,以震网为载体的计谋正在按照他们预想的进度,渐次展开。

其时,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两位竞选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和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民意调查中交替领先。布什总统则已进入其任期的最后阶段。在因以色列国庆16周年庆典而造访的行程中,以色列人向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要求。他们希望美国能够支持以方对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发动空袭。

以色列人起码从2003年IAEA核查人员首次来到纳坦兹、并在采集的环境样本中检测中高纯度铀颗粒时,就开始琢磨发动空袭了。之后,关于空袭的讨论,因2003至2004年间伊朗官方同意暂停铀浓缩活动而偃旗息鼓,又在2006年伊朗宣布退出暂停协议、并开始在地下车间中安装离心机后卷土重来。目前,纳坦兹已有3000台离心机投入运行,且规模很快会增加一倍,因此,以色列政界中支持发动空袭的声音越来越大。

以色列并不是唯一一个呼吁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国家。维基解密从政府内线那里拿到的消息称,在一次闭门会议中,好几个阿拉伯国家都表示,在反对伊朗核计划问题上,他们和以色列的立场同样坚定。一次,埃及总统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对美国外交官说:“我们都很害怕。”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私下呼吁美国帮他们一个忙,让伊朗和内贾德尝尝拳头的滋味。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王储默罕穆德•本•扎耶德(Mohammad bin Zayed)也认为,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会成为阿拉巴地区和平的威胁。“这会引发连锁反应,”他说,为了维持战略均势,埃及、沙特、叙利亚和土耳其都将寻求拥有核武器。布什政府中,也有一帮支持发动空袭的“鹰派”,布什称之为“楞小子”,其中就包括去年曾支持以色列空袭叙利亚的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

但布什反对空袭。“有人怀疑,我总是想找借口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这太荒谬了。”他于2007年说。其实,就算他真想支持空袭,也会遭到无处不在的反对声浪。盖洛普公司与2007年11月进行的民调显示,73%的美国民众支持通过制裁和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反对对伊朗实施空袭。同年发布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声称伊朗并未积极发展核武器,又给对伊朗发动空袭的支持者们泼了一盆冷水。

而以色列,从1981年空袭伊拉克的奥西拉克(Osirak)核反应堆,到2007年空袭叙利亚的疑似核设施,每次都会事先寻求美方的支持。2006年,一名叙利亚高级官员在伦敦出差时,以色列情报部门趁他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宾馆之机植入了木马,盗取了关于叙利亚核设施的关键情报。在偷到的文件中,有阿尔奇巴尔建筑复合体的设计蓝图,还有建设进度的照片。以方认为,这个建筑物是叙利亚用于建造核武器的核反应堆。在向美国提供了“朝鲜向叙方提供技术援助”的证据后,以色列人赢得了美方的支持。

2007年9月5日夜,代号为“果园行动”的空袭拉开帷幕。一队以色列空军轰炸机从北部某基地起飞,先是向西飞行,然后突然掉头向东。飞机一路低飞至叙利亚边境地区,然后使用电子对抗手段和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叙土边境的一个雷达站。20分钟后,飞机轰炸了阿尔奇巴尔后安全返航。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轻描淡写的说,以色列炸掉的,不过是空空荡荡的军事基地。“那里没有人,也没有军队,什么都没有。”但是,美国情报部门断定,如果不是这次空袭,阿尔奇巴尔核反应堆将于几周后投入运行。

如今,以色列想把对叙利亚的空袭给伊朗再来一遍。他们确信,一场空袭可以让伊朗核计划进程至少倒退3年。但是,与空袭叙利亚和伊拉克相比,对伊朗的空袭将产生更多并发影响、并可能带来更多风险。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目标只有一处,而且都是没有严密防御工事的地面设施。另外,叙利亚的目标离以色列很近,飞行员完成空袭任务后可以在叙方发现之前快速返航。相比之下,要空袭伊朗,则必须穿越多个阿拉伯国家的领空,并在途中给战机加一次油。而且,空袭的目标不只一处,而是分布在遍布伊朗各地的多处,其中包括纳坦兹的铀浓缩工厂和伊斯法罕的铀转化工厂。最要紧的是,有些目标深处地下。伊朗人已经从20多年前以色列空袭伊拉克的战例中学会了从整体上保存核力量的方法,那就是把设施分散布局在国家的各个区域。同时,美国人还担心,以色列是否已经掌握了伊朗所有核设施的精确地理位置。2006年,以色列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吉奥拉•艾兰(Giora Eiland)也向来访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承认说,“关于伊朗核设施的具体位置等问题,我们尚未完全吃透。”

布什在他2002年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将伊朗与朝鲜和伊拉克共同列为“邪恶轴心”国家,声称他们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他说,美国不会允许“世界上最危险的政权”“用最具破坏性的武器威胁世界和平”。这话说得很重。但是,在美国军事干预伊拉克却陷入泥潭后,布什的立场变得没那么硬了。美国防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M. Gates)确信,对伊朗开战,不仅难以获胜,而且会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同时,攻打伊朗会促使黎巴嫩和加沙地带支持伊朗的恐怖分子对以色列进行报复,刺激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造成波动。最重要的是,攻打伊朗不仅不会打消其拥核的抱负,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坚定的发展核武器,驱逐IAEA核查人员,让整个核计划和核活动变得更加隐蔽。

出于这些考虑,布什明确拒绝了以色列关于空袭的要求,但是并未拒绝空袭的替代方案。

两年前,布什的幕僚曾向他提供过另一个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看上去非常有吸引力。那么,他们会不会在2008年春天,布什总统任期的尾声,将这个方案付诸实施呢?

我们并不清楚震网开始规划并研发的准确时间。但据报道,2006年的某个时点,在伊朗宣布退出暂停铀浓缩协议后,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官员向总统提交了一个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的建议案,后被称为“奥林匹克计划”。这时候,布什总统也在权衡,到底该怎么对付伊朗。同时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条战线而不可自拔,他已经决定,不会再卷入中东地区的第三次冲突了。通过地面途径发动隐蔽攻击来破坏伊朗核设施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那样很容易引发真正的军事冲突。

于是,他的幕僚提出了第3种选择——网络武器。如果设计科学、运作顺利的话,它能取得与动能打击相同或相似的破坏效果,却不用冒传统军事行动的风险、不用承担传统军事行动的后果。

实际上,10年来,军方和情报界一直在为发动这样一次攻击进行准备,而且不乏小规模网络攻击的先例,只不过还没有机会干一票大的。以前的网络作战行动,多数都是通过网络间谍工具完成侦察任务,为传统军事行动提供辅助。也就是说,网络活动在战场上处于从属地位,不可能替代传统军事行动。

然而,这个具有开创性的新方案,却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对纳坦兹的计算机系统和离心机进行攻击,对伊朗铀浓缩活动造成物理破坏。要实现这样一个作战计划,须满足诸多条件,并受到诸多限制。这个武器必须精准感染那些特定的目标计算机,同时避免对其他计算机造成影响。它必须能绕过内部安全防护系统、以便潜伏数月而不被发现。它还要在不被注意的前提下,对离心机造成足够严重的破坏,以实现推迟伊朗核进程的政治目标。

如果攻击成功,美国将获得巨大的潜在收益。如果网络攻击真的通过破坏大量IR-1型离心机使伊朗核进程明显减缓,将大大减轻美国的外交压力,并给IAEA和各国情报部门提供更多时间,以更好的收集伊朗意图拥核的证据。以色列人也不会再芒刺在背。之前,以色列官员已经多次批评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拖拖拉拉了;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会向他们证明,美国人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隔岸观火,被动等待制裁和外交努力取得成效。

更重要的是,如果离心机被破坏,六氟化铀气体就会白白浪费,从而让伊朗本已不足的铀原料受到进一步削减。此外,专家预测,伊朗拥有可制造12000至15000台离心机的原材料;如果攻击能够让几千台离心机的核心部件报废,就可以大幅降低伊朗铀浓缩的能力和潜力。运气好的话,攻击还可能导致伊朗政权出现分裂局面。因为,内贾德和他的支持者急需在核计划上取得进展,如果区区一次隐蔽的攻击就能让他们的努力白费甚至大踏步倒退,必然会挑起政权内部的岐见与纷争。

与其他形式的攻击相比,网络攻击优势明显。与空袭相比,用数字炸弹发动攻击,起码不需要让飞行员冒生命危险。与使用武力炸弹相比,数字炸弹更隐蔽,可以持续攻击数周乃至数月而不被发现。伊朗人最终会看到数字破坏的效果,但如果设计得当的话,他们可能无从寻找破坏的原因,反而会怀疑问题源自原材料的瑕疵、程序错误等其他因素。就算伊朗人最终发现了恶意代码,还是没办法通过未留下任何痕迹的代码,追踪到攻击的源头。网络攻击所特有的“推卸责任”功能,是美国选择这种方式的核心。因为,美国可不想引发与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

网络攻击的优势还不止于此。空袭很难对地下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而纳坦兹等核设施恰恰位于地下。但网络攻击可以绕过防空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通过飞行器和其他方式无法抵达的地下基础设施。网络攻击不仅可以攻击已知设施中的离心机,还能“打着”未知设施中的离心机。显然,这种本事只有网络攻击具备,物理炸弹则相形见绌。如果伊朗在纳坦兹之外还有与纳坦兹使用相同设备和配置的铀浓缩工厂,网络武器一样可以通过植入承包商的计算机,将病毒传播到这些未知地点。(待续)

译者:李云凡

 

关键词:

申明:本文系厂商投稿收录,所涉观点不代表安全牛立场!


相关文章